铣削基础篇

术语解释 J 机械夹持可转位刀片式 将刀片通过机械方式夹持固定在刀体上的方式。 加工第二后刀面(铲背面) 在钻削及立铣切削中为避免与工件发生摩擦而留出的间隙。即在切削工具的切削刃背面加工出后刀面。 加工硬化 金属在经过冷加工(冷轧、锻造、拉拔、切削等)后,因硬度及抗拉强度增加而变得脆且硬的现象。 键槽 为联接和传递动力在零件(轴、轮孔等)上加工的槽。 铰孔 铰孔加工。 金属陶瓷 以碳化钛(TiC)及氮化钛(TiN)为主要成分,并以镍(Ni)为结合金属的烧结合金。 进刀边界部位 切削刃上切削工件与不切削工件的交界部分。 进给量 刀具或工作台的移动量。包括“每刃进给量”、“每转进给量”、“每分钟进给量”等。 K 卡盘操作 在自动车床上逐一固定工件并进行切削加工的操作。
 抗拉强度 用拉伸材料直至其断裂为止的最大负荷除以断裂剖面面积所得到的值。 可转位刀片式车刀 可通过刀片转位来更新切削刃的车刀。可不进行重磨。 L 拉杆操作 在自动车床上一边输送工件,一边进行切削加工的方式。 拉伸弹性模量 与垂直应力及垂直应变相关的纵弹性系数。 冷成型 以低于再结晶温度使金属成型的方式。 量块 用于测量物体长度、制造极为精密的金属块。 M 马氏体 将钢从奥氏体状态急速冷却后获得的准稳定组织。硬且带有明显的脆性,易发生不稳定破坏。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而进行的急冷操作称为淬火。 每刃进给量 在使用平面铣刀及立铣刀等具有多枚切削刃的刀具时,某切削刃来到切削位置时与下一切削刃来到切削位置时刀尖位置的移动量。 模具型 用模具预先形成的带断屑槽刀片。 摩擦磨损 因摩擦而发生损耗。